第 5 章(1 / 16)

张璧祖上也曾是地主家的公子,只可惜在旧时期地主都被伐倒了,连了两代都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直到张璧父母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才终于又做起了农场主。

张璧成人之前父母皆已离世,家中只剩了一个哥哥张华。张华大她十六岁,以是教养小妹、接管父业、操持农务皆是他的分内之事。张璧在哥哥的关照下,顺利读完了大学,可惜读完之后既不工作也不成家,光光荒废了五年不说,如今还在家里靠着哥哥每月给的生活费过日子。

张华结婚结得晚,在张璧正要上大学去那年,张璧既到了外地上学,和嫂嫂之间除了年节时通通电话,也就寒暑假见过几面,彼此之间还都客气。

只等了张璧大学读完,在家中胡乱度日,张口吃饭也依赖着张华给钱。杜樱兰才分外看不过眼,总也当着兄妹俩的面说过“便认真找个人嫁了也比现在这样省事懂事”。

张华一味宠溺小妹,竟是一生养她也不在意的样子,所以张璧也不和杜樱兰吵,只是多多地在外面打发时间而已,虽说如此,她的生活费倒没增加,可见没和狐朋狗友干什么费钱的事,杜樱兰于是忍让三分,一家人也算安稳度日。

年已二十七的张璧…你从她各个人生阶段交到的朋友嘴里,恐怕只能听到她初中时候那么一两段爱情故事,在那之后,她良好地贯彻着“心如止水”,以至于在二十七岁的今天,她也仍旧没多出什么“桃色新闻”,事实上别人都怀疑她过上了尼姑该有的日子。

这一个该说是“淡泊”,还是“怠倦”的标签正贴在她的人生上,使她既没有多与人交往的想法,也缺乏步入社会的兴趣,有了这五年以来的“自暴自弃”或者该说是“韬光养晦”,如今她算把“尼姑”二字贯彻透彻了。

这样的张璧也有一个兴趣或者该说是强项,那就是——题字。

大学的书法社团张璧坐第一把交椅,虽不借此参加比赛,也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光彩。大学同学依次参加了工作之后,就有一个关系还好的来找她写一卷轴。

张璧不要她定字面,自己随意挥洒了以后,那朋友送给别人被大大地叫好,辗转传看受了一个有名书法家的青眼,自此张璧在本地书法界的同仁心目中就有了地位。

于是常常便有人倩请张璧为某书法展或某名人题字,张璧偶尔为之,在这方面当然赚得了一些小钱,但这不足以解决生活,她仍旧依靠张华……

2002年十月中旬的一天,张华在房间里寻思着写怎样的题匾好,最近杜樱兰发现了她房间里混乱的墨迹纸团,骂了她一顿。这女人最近有不顺事,触她霉头,其实张璧也异常不爽,她做梦都想离开眼前这简陋而丑的八平米水泥房,不必在鸡鸭或狗的声音中落笔写下一个个墨色大字……这弄得她既无灵感也写不好。

……最主要的还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该到头,或者自己确实该考虑考虑后半生了,她最近这么想道。

在这样的情绪中她写下了“舒卷晴岚”四个字,立刻觉得不好,于是又揉团放到了一边。

星星升起,夜幕降下,张璧从窗口遥望远方,市中心的喧嚣依稀在耳,她却把目光投向在视野一隅的只有点点灯光的不知哪处荒僻村落。

想着想着……或许什么也没想,便到了深夜,明天就要交卷了,心中如此想,手便自觉翻动了全宋诗某分卷。

不知翻到了哪句,她忽地心中一动,觉得有戏,正要细细提炼,忽觉周围一片晃动,从地面墙壁到大小物件,一齐筛动起来,张璧不自觉已滚到了地上,她觉得眼前一片蓝光闪闪,低头一看,光源好像在自己的心脏部分,透衣而出的尽是耀眼的蓝光,张璧“啊”地大叫一声,隐约听到疯狂的叩门声,可她真的说晕就晕过去了……

地震吗?错觉吗?扣门的是哥哥吗?……这一切,她都没有办法去验证了。就像走过一条长长的河流,张璧的心境变得宁静而平稳,在这宁静平稳之中,渐渐传递过来一个人的意识。

“陆大人过奖了……小犬?小犬日日不思长进,不过废物一个,见了她也只能污了大人的眼罢了,我二人喝酒吃茶,正痛快,唤那个孽畜来干什么?……”一个眉目严厉的中年女子锦衣束冠,双指纤长明洁,倒是美丽,正持着一个金镶玉杯,同对面的人说话。

“温丞相,丞相此言差矣,生母如虎,为女怎会差劲?丞相谦虚,倒真不知在下家中那个如何败类……在下今日必见贵女,也该祝贺她……有那件喜事。”这人如同谦谦君子,含笑微语,让人感到清风拂面,气候和爽。

“也罢……春茗,唤她来,不知在哪处厮混,不必就来,也注重一□□面才好。”

……

张璧的心眼里捣鼓来捣鼓去就是这些话了,她一下倒忘了自己的事,只是沉浸在这不似寻常的言辞之中……

“砰”的一声,只听“哎哟”一声,又是一声大嗓门“小姐!小姐!您还午睡呢?!都交申了!……老爷唤您过去,您好歹快醒醒吧!”

最新小说: 心动难眠 娇华(双重生) 大明一家人 念念勿忘 奉御女官(清穿)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他,又出现了[穿书] 娇娘二嫁 谬果[破镜重圆] 含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