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容敛息屏气,努力听辨着来自小屋外的声音。
脚步声的主人在小屋门外踱了两圈,走到门前,随手拨了一下门上拴着的铁锁,粗声嘟囔了几句短话。
那话语的音调很短,发声连贯迅速,并不是中原语言,也不像西南之地的方言。黎念容分辨了一会儿,也没能听出他说了些什么,正打算放弃时,忽然听见身旁声音轻淡的说:“是北狄话。”
黎念容闻声惊讶,看向一直安静的靠坐在杂物角落里的静言师太。她的神色平静,口中话语却清楚笃定:“门外那个,是北狄人。”
“北狄?”黎念容睁大眼睛,低低的惊呼了声,“北狄人怎会出现在都城?”
虽然二十年前,北狄与大熙以北拒关划线,立下约定,互不侵犯,互不入境。但是自从启清明的母妃,那位北狄送来和亲的公主病逝后,两国关系便迅速地出现了波动,边疆交界之处常常有交锋,近些年更是有被北狄人称作“游匪”的游牧队伍在北拒关附近游走劫掠。
关于这件事情熙朝也曾数次同北狄交涉,但北狄王族表示北狄是游牧部落,各部各执其政,即便是王族也难以管束,更别说没有规矩不受拘束的“游匪”了。
而近些年,游匪更加猖獗,北拒关百姓不堪其扰,大熙朝便索性也派出士兵去专门剿除这些“游匪”——这也是四年前启清明被皇帝踹去北拒关的原因。
北拒关虽未有大的交战,但是与北狄暗地里的交锋数年不断。双方暗潮汹涌,却又掐着分寸,小心翼翼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不会真正的撕破脸皮——毕竟二十年前那种战争,劳民伤财,再来一次谁也承受不了。
可如今竟有北狄人在都城?
这是件严重而不可小觑的事情。黎念容有些不敢相信,又向静言师太确认一遍:“真的是北狄人?您确定吗?”
静言师太瞥了她一眼:“我曾为北狄人所擒,你觉得呢?”
“我不是那个意思......”黎念容连忙摇头解释,“北狄人出现在都城,我实在有些不敢相信。”
“没有什么不能信的。”静言师太平静道,“北狄原本就野心勃勃,出现在都城,只能说明他们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开战?”饶是心中有所预料,听到这两个字,黎念容心中还是惊了一瞬。
大熙朝近二十年来境内安宁,对于她来说战争这种事情徒有耳闻,并没有亲身的经历。就算从静言师太口中听到“开战”二字,也很难体会到太多的实感。
但她知道“开战”意味着什么。
二十年前的灾难重演,倾国之力抗衡,百姓疾苦,乱世再起......如今的朝局原本便算不上稳定,若真的与北狄打起来,恐怕熙朝很难从其中讨好。
黎念容又看了一眼紧缩的门扉,门外的人应该只是被派遣来看守她们的,脚步声绕着小屋转了两圈便停止,听动静似乎寻了个地方窝着歇息。
应该一时半会不会进来。
这也让黎念容稍稍松了口气,倚靠着背后的墙壁,在距离静言师太不远的地方坐下来。
北狄,无佚之毒,仿毒,开战......
若往最坏处想,这些事情有所关联,那么一旦开战,要上战场的会是谁?
·
一轮圆月当空,街道廖无人迹,黒骊马在月下疾驰。
冬日夜中的风寒冷,迎面划在皮肤,带来冷冰冰的钝痛。骑马的人却毫无所觉,只拉紧了缰绳,恨不得马儿奔跑的速度快些,再快些。
黑色的披风被逆风吹鼓出呜呜的声响。
黒骊马一路狂奔,畅通无阻,直到都城最西一处偏僻的酒肆门前,才减了速度,停缓下来。
启清明跳下马背,将马拴在门口,满身寒气萦散,快步走到酒肆门前,叩响酒肆的门扉。
这个时间酒肆已经打烊,门扉紧紧的闭着,门缝中甚至连一丝光线也没有透露出来。
启清明却很有耐性,只叩了两声,便停手在门前等候。
片刻后,一名身着素麻袍的青年将门打开,露出一张温雅含着笑意的面容。
“二皇子殿下。”青年见到启清明,微微俯身,后退了一步,给他让出通路。
启清明却没有看那青年,径直进了酒肆,环视一圈,发现酒肆中空荡无人,沉声道:“施琳琅呢?”
“在旧宅。”青年温和回答,“殿下可以从密道过去。”
启清明抬眸,冷冷扫了青年一眼,青年却面带微笑,转动桌上酒坛,在墙壁转动,露出通道入口后,对启清明做了个“请”的手势。
酒肆中的密道直通青年所说的“旧宅”,即一座破败久无人居住的宅邸。宅邸中四处结了厚厚的蛛网,院中横生杂草。
从密道出来,穿过涂有暗红色朱漆的廊道,一眼便可看见那支着腿坐在院中石凳上的女子。
她一身黑金色裙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