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的火极其缓慢地沿着地上的火油线向洞里延伸,不紧不慢地向着洞内地上的枯草靠近。
这一日无风,洞口的烟笔直而上消散在空气中,只有少量蔓延进洞,光阴慢慢流逝,一条半明半暗的火线终于触到一捆枯草,哔剥声中,明亮的火焰跳跃而上,很快便熊熊燃烧起来,烟和热唤醒了昏迷中的代堂主,他咳呛着睁开眼睛,吐出一口郁积的血水,挣扎着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向洞外走,火燎到了他的衣衫,烟熏得他无法呼吸,他挣扎到了洞口,眼里流着泪,辨不清方位,一脚落空,沿着陡坡滚了下去,就在他绝望迷离之际,远处传来脚步声和人声,“快,灭火,救人。”
北疆兵营巡正吏丁正带着巡山马队赶到的时候,火势已经很旺了,马队运了二十袋沙子才压住火势打开一条通道,把洞中尸体搬运出来,除了一人胸口中刀重伤昏迷之外,其余二十七俱尸体具是一刀割喉毙命,初看起来是有人杀人灭口,焚尸灭迹,细看又有很多疑点,根据焚烧后的遗迹来看,火应该是从洞口燃起,慢慢延伸至洞内,若单纯是要焚尸,应该直接在洞内焚烧,尽量避免烟火流落在外引人注意才合理,再有这杀手的手段极其干净,照理不可能留下活口,为何人人都是一刀割喉毙命,唯独一人胸口中刀,而且凶器没有收走。
唯一合理解释是这个活口是故意留下的,放火不是为了焚尸,正相反,是为引人过来发现尸体。
丁正还在四周发现多处新翻的泥土坑,以及洞中四处散落的石块,看上去是有人搬运石块到洞中,而后又发力把石块都击碎了,这又是为何?难不成是原本要用石块埋尸,后来发现不可行才改主意用火烧?
丁正收集了所有可用的线索,连着尸体伤员一同带回兵营,上报凌渊。验尸官的报告很快上呈凌渊,这些人在死之前都被长时间封住了血脉,应该是被人点穴后留置于洞中,过了两三个时辰才被杀,而且这些人身上都有被打伤的痕迹,有些人甚至手脚脱臼,推测凶徒意图从他们那里取得什么重要东西,对这些人进行了折磨拷问,东西到手之后或者逼问不出结果才下黑手。
凌渊对着那把刻着一个冷字的短刀出神的时候,两仪分堂的那个代堂主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断断续续把情况交代了一遍,临末还添了一句,那冷凌卫费那么大周章杀人灭口骗走金少仪,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报仇事小,带回金少仪,揭穿冷凌卫的真面目,别让更多人受害才是正理。
证人一出,此事再无可疑,凌渊随即下令召集千人马队,入山搜寻冷凌卫,死活不论,代价不计,务必要铲除此等危险人物。
丁正作为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人,熟悉山区,又有丰富巡山经验,即便不予领队资格,也应参与行动,凌渊却一早将他排除在外,回营后未再让他接触证物或者证人,原因不外乎两个,
其一,丁正是潇玉一手提拔起来的中层将领。北疆军营潇玉提拔的人虽不在少数,丁正是个例外,他是粱靖掌控北疆兵营之时由粱明月亲自点名专职守护潇玉安全的一名小兵,从此以后靠此关系青云直上,虽然他迄今办事从未出过差错,凌渊却并不认同他的能力配得上如今的职位。
其二,丁正摆明态度觉得此事蹊跷,有待进一步查证。明明人证物证齐全,他偏偏要鸡蛋里挑骨头,认为有人故意陷害冷凌卫。这冷凌卫原本就在通缉令上,谁个这么无聊还要陷害他?目的何在?从落沙客栈舍命救援冷凌卫这件事上来看,不难推断冷凌卫拉拢人心很有一套,有人愿意为他扫尾断后实属正常。燕帝麾下远征军先锋将,出门的目的就是杀人,手里人命以千万计,杀个区区二十来人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基于这两点,凌渊未对丁正做任何解释,就做了将其排除在外这个决定。
被凌渊安排在军营内巡逻的丁正默默地看着暮色中进山的队伍迅速远去,心里第一次萌生了去意。北疆军营一呆六年,无论安排他出什么任务,他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潇统帅离开之后,虽然表面上事务依旧井井有条,他却觉得越来越压抑,毫无奔头。
再挨个四年,年满三十二,军籍十年,也许就可以告老还乡了。他暗自叹了口气,走着那一尘不变的路线,好似走一步便老一步,挺直的脊梁渐渐地不堪重负地弯曲了,昂扬的头颅慢慢无精打采地垂下,七尺的身躯佝偻着,看似一不满五尺的垂垂老者。
在山中赶路的人并不知道身后有大军逼近,路赶得甚是悠闲,半路猎了一头倒霉的山猪,大白天就地架上火堆烤起来,烤了一个时辰才到火候,金少仪抹着满手的油,边吃边对冷凌卫随身携带品种丰富调料的卓越远见赞不绝口,洛天涯一肚子闲气还没消,拉着一条后腿扯掉了几乎一半肉埋头苦吃,就希望能把冷凌卫那份一并吃掉,让他今晚饿肚子。吃了两口考虑到第一自己的速度不够快、第二胃口也没这么大,上前把能扯的肉都撕扯下来堆在金少仪眼前,“你伤员,少说话,多吃。”
金少仪眼见洛天涯扯了一半去,怕剩下的不够他和冷凌卫两人分,但碍着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