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时间的齿轮从未停止过,陆初杳一家随着改革的春风来到1990年。
宋知予小朋友,不对,应该叫做小学生,今年九岁了,马上要读四年级。在妈妈和太婆的精心喂养下,身高要比同龄孩子蹿出一个头,不知道还以为他是个初中生。
不过这种表面欺瞒欺不了多久,他一张嘴,还是个小学生。
没有到变声期,嗓音依然奶声奶气,陆初杳觉得可爱,但他本人却十分苦恼。
“太婆,我去找小翎打球,半小时后回来”,书包刚放下,一刻都不肯歇息就又要出门耍。
近几年老太太耳朵越来越不好使,家里人和她说话,必须提高八个音她才能听见。
宋知予扯着喉咙重复一遍,老太太打着蒲扇点点头,苍老的声音慢腾腾道,“别打架,到点就回家吃饭,啊。”
叮铃铃,客厅座机响起。
老太太一手撑着木质摇椅准备起身,那边在房间听到电话铃声的陆初杳快速出来接通,“喂?”
“嫂子啊~,嗯,你说,……别哭呀,慢慢说,我听着呢。”一分钟八百个表情变化,直到下岗两字从话筒里传入耳朵,面部开始变得严肃。
捏着话筒的手微微一顿,是她忘了,忘记这一茬事。
日子过得太安逸,太潇洒,以至于让她忘记1990年发生的全国下岗潮。下岗,席卷着无数家庭,由此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
她清清嗓子,正了正音色,“裁员的通知已经下来了吗,确定哥哥在下岗的名单里?”
嫂子哭诉,“是啊,你哥说厂子近两年入不敷出,比他资历更老的师傅都被裁掉了。呜呜呜,怎么办啊小妹,你侄子马上初三,以后还要中考高考的呀。”
“你侄女才三岁,呜呜,你哥没了工作,对于我们家来说就像天塌下来了似的,两个孩子处处都要用钱……”
后面的诉苦,陆初杳不想再听。也许是因为二胎的缘故,她总觉得自家大嫂性格变化好大,变得爱唠叨,爱计较,有往怨妇发展的趋势。
她及时打断,“我哥呢?”
“他还没回来,可能在外面找关系,看看有没有回转的余地吧。”
应该没有回转的余地了,陆初杳心想。
挂断电话,叹出长长一口气,脑袋里瞬间呈现N多种计划,PlanA,PlanB等等。
不知何时老太太走到她身后,幽灵一样问了一句,“你哥哥嫂子怎么了,吵架啦?”
陆初杳拍拍胸脯,惊魂未定地回答,“…没有,是我哥。”
“你哥怎么了?”老太太现在很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特别八卦。
虽然很无语,但毕竟是老公亲奶奶,该有的礼貌和尊重要有,“我哥成了无业游民”。
为防止老太太继续追问什么叫无业游民,为啥会成为无业游民,她选择尿遁。
等宋知予打完球,一头臭汗回家,厨房里没一点动静。
他还奇怪,“太婆,今天不吃晚饭啊?”运动完,肚子饿得呱呱叫。
老太太指指书房,悄咪咪说,“你妈不知道在干嘛,神神秘秘的,连饭也不煮。”
自打前年老太太突然在厨房晕倒后,陆初杳就不让她做饭了。
所以宋铭泽不在家的时候,煮饭的任务偶尔会落到儿子身上。
“那我去煮吧……”宋知予把球放进储物篮中,转身朝厨房走去。
熟门熟路的舀米,淘米,量水,放入电饭煲摁下煮饭键,“OK!”
看了眼紧闭的书房,宋知予觉得他妈一时半会应该不会出来,脚步一转,准备先去洗个澡。一身的汗味,连他自己都受不了,更遑论有洁癖的妈妈。
趁她不在,赶紧让自己恢复整洁清爽。
刚进卫生间,旁边的书房门就打开了。陆初杳一改方才的发愁模样,脚步轻快来到客厅,见奶奶还在摆弄那已有年头的收音机,便随口说,“奶,给你买台新的好不好?”
老太太头也不抬地摆手,慢腾腾道,“你儿子把饭煮啦,现在在卫生间洗澡。”
“哦”,这小子肯定刚打完篮球,储物篮旁边的地板砖上留下的小撮泥土灰尘便是证据。
若放在平常,这种挑战洁癖的事定会让她炸毛,但今天,她没心思管。就连在厨房炒菜,她想的还是投资……
没错,她决定投资他哥。
仔细分析一波后,她自认为下岗没什么可怕的。九十年代,遍地是黄金啊。有手有脚的,只要肯努力,不管干什么都足够养活一家人。
所以吃完饭后,她给家里回了一个电话,号码是隔壁牛叔家的,他儿子在鹏城包工地暴富,有钱后立马给家里拉了电话线。
牛叔声音洪亮,站在家门口对着陆家院子喊,“浩洋,明慧,你妹妹的电话~”
寂静的院子忽然响起阵阵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