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赚了钱,收了税,是一分也不用上缴给朝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尚书台才没能从案牍之中及时察觉他们的变故。
只不过是他现在恰好想要做吏治改革,要扩大胥吏的规模,这金城的变化,对他来说自然也就很有参考性了。
但是完全照搬肯定不行,这天下事往往都是如此,那就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未必就对国家有利,
比如郡县制,郡县制就是典型的于国有利,于民不利的,因为各地官员在收税的时候必须过各个贵族的那一关,各地贵族拿着朝廷的诏书会一条一条的跟县令掰扯,敢多收一文钱,弄死你。
而那些贵族盘剥百姓时也不会竭泽而渔。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明白郡县制的弊病,可难道还真能恢复封建制不成?
金城能发展成那个样子,很大程度还真就是一国两制的原因,可他总不能在颍川也搞一国两制吧?
但是启发却真的很大,那边的吏治做得之所以好,是因为从上至下,羌帅,小吏,商人,都是利益共同体,甚至特么的彼此之间还有竞争关系。
那么自己这头,能不能也搞出个利益共同体出来呢?
一时间,秦宜禄的脑海里还真的想到了很多的东西。
随即叹息一声感叹道:“所以你们看,适当的出来走一走,看一看,很有必要啊,若非是今日心血来潮来这颍川溜达了一趟,又如何能遇到这么有意思的事,又如何能够真正了解这天下的真实情况呢?”
“对了文和,回京后想着提醒我,诏阎忠回来也聊一聊。”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