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必然大乱,锋芒毕露,会不会是因为时不我待呢?你是在颍川和南阳都当过太守的,我也跟你提过许多次,难道你就没注意过太平道么?数年之内,这太平道恐怕是必然要干出一番作乱的大事的,到那个时候,岂不正是他们这些锋芒毕露的武夫登天的机会么?”
事实上,太平道搞得这么大的规模,要说天下人都跟傻缺一样被他们蒙在鼓里,一直到他们大规模造反的时候才知道注意到他们,这未免实在是太自欺欺人了一些。
一个拥有百万信徒的民间组织,只要当权者不都是一群蠢猪,就不可能不注意,事实上东汉朝廷中的明眼人也是不少的,杨赐早就已经注意到太平道的问题了。
然而注意到了又能如何呢?太平道活动的区域其实是与关东世家,或者说党人的势力范围高度重合的,这其中未必就没有推波助澜之意,又涉及到了两汉数百年来的儒道之争,东汉的地方政府早就已经有了以郡为国的独立化趋势,你刘宏又大搞党锢,那大家还凭什么还要帮你处理这棘手的道门组织呢?
诺大一个东汉朝廷,真的上书警示过太平道的就三个人,杨赐,刘宽,张济,恰好都是汉灵帝刘宏的三位帝师,是依然忠诚于皇室的,被刘宏信得过的真正中坚力量,朝廷基石,也恰好都跟袁氏等关东党人完全不是一挂。
难道杨赐能看得出来的东西袁隗袁逢就看不出来?太平道可一直都是在关东地区活动的,和杨赐的势力范围几乎是没有重合的。
说到底,能名留青史的人物,又有几个是真蠢的。
然而看出来又能怎么样呢?关东的事儿,地方政府上真的早就以郡为国,是由哪些豪强世家们说了算的了,杨赐的影响力在关西,除了打打嘴炮之外也确实是什么都干不了。
然而人家杨赐是三公,他能在千里之外远见太平道终将为祸并不足奇,但秦宜禄一个生长于并北,崛起于凉东的鄙夫若是真的能将事情看得这么远,那就真的有点不可思议了。
又能打仗又能著书做经,还能远在千里之外看得清朝堂上的波谲云诡和天下大势,倒也怪不得这杨赐会给出一个奇才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