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见潘巧儿过来,顿时感觉眼前一亮。
如果说刚来公主府的潘巧儿是朵含苞待放的月季,那么现在就是盛开着的玫瑰,一颦一笑,无不让人动容。
“巧儿怎么过来了?”
“殿下,嬷嬷说奴婢那些礼仪已经学成了,所以特来向殿下禀告。”潘巧儿盈盈一拜,声音婉转动听,听得让人感觉猫爪子在心口挠了挠,怪撩人的。
“这么快!这几日辛苦了!”姜月听得也觉得心痒痒的,嬷嬷给她上的课还教她怎么撩人了吗?为什么几日不见,像换了个人似的。
见她现在一举一动都十分符合规范,心下又赞叹起来,她小时候学那些繁琐的礼仪可学了好久,或许对于她而言,既然有机会往上爬的必然会倾尽全力。那些礼数对自己而言是束缚,但对她而言是摆脱命运的工具。
想到这里,姜月目露怜惜之色。
潘巧儿来这里是为了获得殿下夸赞的,有些搞不懂为什么殿下反而表情如此奇怪。
“既然如此,那你开始准备一场戏曲,曲子就叫《娥皇女英》,这是你擅长的,这几日会有人和你一起排练,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古有娥皇女英同嫁帝舜为妻,那皇帝纳雪妃,再带个潘美人回宫也不无不可。
“是,那殿下可会来看我练习。”潘巧儿的水眸期盼地望着姜月,姜月见此有些不忍拒绝,“可以,你真正上台表演的时候,本宫也会在下面看的!”
“谢殿下。”潘巧儿心里高兴,她在公主府里的日子里,嬷嬷们跟她讲了很多殿下的事情,府里的下人也对殿下十分尊敬,尤其是云锦姑娘对殿下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在他们的影响下,她对公主殿下也充满着向往之情。
殿下文能作诗,武能杀敌,这是她从小到大都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时间转眼便到了千岁节。
白笙早早地把准备好的海东青和那对匕首送到了公主府,说是将匕首一并献给公主。
姜月收到这匕首也很是满意,匕首本身算不上华丽,重量并不轻,整个刀鞘是用乌木做的,外面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纹,刀身本身占了绝大部分的重量,锋利的刀口能轻易切断一切。
廖如庭也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不禁感叹此物的绝妙。
“这等神兵,殿下不妨给它取个名字?”
“碧涛——它就叫碧涛。”以刀筑吾辈之江山,纵使流血亦不可使吾等退缩。
“甚好。”廖如庭朗声笑道。
姜月的凤銮沿着永宁街往皇宫而去。
路上小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以及叮叮当当的各种声音传过来,空气中还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人头攒动,满目繁华。周围的一切让原本有些严肃的姜月顿时放松了下来。
燕国的皇宫是沿用了原本周天子的宫殿扩建而成,分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此次宴会在太极宫举办。皇宫四个方位分别有四个大门,东门为青龙门,西门为白虎门,南门为朱雀门,北门为玄武门,而姜月便是从玄武门进的。
刚到玄武门门口,便看到连姝卿和连静怡刚刚下了马车,另一边赵家的人也来了,来的人是赵琳和姜月的舅母温氏。
姜月撩开了帷幔,看向众人。
连姝卿见到公主眉间的愁意瞬间消散了几分,对着姜月露出了温婉的笑容。
姜月也回以一笑,然后对着赵家人,“舅母和表妹也来了,要不和本宫一起进去吧!”
一般人的马车是不允许进入皇宫内的,在宫门口便要停下来,然后步行进入皇宫,若是皇帝给予优待,皇宫的内监会安排步撵接送。但是姜月并不受这条规矩的限制,她的鸾车可以随意进出皇宫。
玄武门离太极宫还有一段距离,要不步行的话,至少还得需要两刻钟的时间,赵琳身子不好,姜月想着就让她们跟自己一块进去。
显然温氏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没有拒绝,“谢公主殿下。”
赵琳很乖地跟着一起行礼,她脸色苍白,整个人也是瘦瘦小小的,但是她有一双特别明亮的眼睛,整个人像在风雨中顽强的小草一样。
两人一起上了鸾车,帷幔轻轻放下,重新隔绝的外面的视线。
“外祖母最近可好?”姜月和温氏开始唠家常,赵家老将军虽然早已经离世了,但是老夫人还健在,只不过老夫人年纪也大了,赵家的诸多内务都交给温氏处理。
因为赵老将军的长子和长媳也早早就走了,赵家大房一脉就剩个赵琳,温氏便担起了两房的一切事务,赵琳也是她带大的,温氏对赵琳而言不仅是婶婶,更是像母亲一般的存在,因此她十分听温氏的话。
“都好,前阵子老夫人还说想您了。”温氏十分规矩地带着赵琳坐在一边,赵琳虽然有些害怕自己的这位表姐,但同时又十分的好奇,时不时还会偷偷看一眼。
“是本宫的错,本宫好久未去见外祖母了,改明定当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