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二十一年,城西千秋寺内。
一个十三四岁扎着丸子头的小姑娘,正在跑着,灰色的衣角随风翻动。她穿过了大堂东侧道路,一路往后院去了。
经过一处小院,院中四周建有回廊,中间有处池塘,池塘中心有一座假山,假山很高,在假山下有门洞可以进入其中。
她将脑袋探进院中听了听,假山里面有人。
她向四周看了看,锁定目标,飞身藏到了假山旁一棵茂密的大树上,俯身侧着耳朵听下面的动静。
从里面传来女子的声音,似在哭泣。
“太子,我……我……”
“孤是太子,且会亏待了你?宫中有的是想要暖床的侍婢,孤看上你,这是你的福分,你要乖乖顺从于孤,日后,孤自会给你安排个名分。难不成你真想在这尼姑庵里待一辈子吗?”
“太子说话可当真?”
“一言九鼎,别废话,来,让孤抱一下。”
接着里面传来了男女隐忍的闷哼声。
小孩子可能不懂这里面的人在干吗,但她这身体里住着可是一个成熟的灵魂。
凤安逸眯起那圆溜溜的大眼睛,满脸嫌弃。这就是父亲口中她未来的夫婿——当朝太子呼延信。
过了一会儿里面没声音了,从假山里走出一个胖少年。
他身体肥壮,二十岁左右的模样。相貌并不出众,一张圆胖的脸上,刻着一双铜铃大小般的眼睛,嘴巴不大,嘴唇却有些厚。明黄色的长袍穿在他肥胖的身上,显得格外的臃肿。
他迈步踏上木桥离开,发出了沉重的脚步声。
“长得丑也就算了,身为一国太子,竟这般不学无术。”看着那抹矮胖的背影,树上的凤安逸忍不住心中吐槽。
这可是佛门重地,她忍不住念叨一句阿弥陀佛。
他走后,一个小尼姑从里面出来,小心翼翼地看看四周,理了理衣服离开了小院。
凤安逸站在树上,抬手挥开了垂在头上的树枝,那树枝很顽固地又弹了回来。
她抬起头往上看了看,头上是绿油油的一片……
她喃喃自语:“哎,这凤家嫡女不好做啊……师父,这就是你所说的福气吗?”
想当初她刚穿来时就是刺杀现场,保护原主的人当场都被杀了。
当时婴儿也被保护的人不小心捂死了,这才容了她这缕孤魂。
她当时被一位仙衣飘飘的师父所救,本来还想着跟着这位美师父逍遥江湖也不错。
没承想,人家捡到她的第一天就把她送进了这座皇家寺庙。
后来她知道了他叫什么——赵逸之,江湖传言他修炼养生之术,是一位不知年龄几何的阴阳师。
也正因为这位传奇的师父,才有了她被凤家领养的事。
庭院景墙后传来一阵娇呼声,原来是一个小尼姑跑得太急,撞上了刚拐出来的师姐。
“你这般莽撞是为何?”
“对不起,师姐。师姐有看到安逸吗?凤家来人了,静心师太正寻她过去呢。”
师姐摇摇头,想凤安逸从小的性子,指了指院墙内,“你再去寻寻吧,指不定在哪棵树上窝着呢。”
树上的女娃,听到有人来寻,赶忙跳下了树,往院外去了。
小尼姑一进门就碰上了,笑着道“安逸,你果然在这儿。你快回去吧,你父亲来了。”
凤安逸一溜烟跑回了院子,进门前理了理着装,这样一看,倒是一个白白净净,文文静静的小尼姑。
看着坐在厅堂里的父亲,凤安逸屈膝行了礼。
“父亲。”
凤衍看了看已长大的女儿,心里感慨,对坐在旁边的凤倩说:“姐姐,这些年,辛苦你了。”
凤倩笑了笑说道:“安逸自小乖巧懂事,这些年有安逸陪着我,我这心里道也安慰不少。”
曾经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没有诞下一男半女,就沦落至此,青灯古佛度过余生,还好有这个孩子陪在自己身边,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在她心中,早已把安逸当做女儿看待了。
凤安逸低头看着姑母,紧紧握着姑母的手为她惋惜。
凤衍将桌上的匣子打开,抬手招呼安逸:“逸儿,这本剑谱为父寻了许久,你喜欢吗?”
她走上前,拿起那本剑谱,看了名字她有些吃惊:“父亲,您真的寻到了?”
以往她倒是提了一嘴,没想到她的这位父亲真的记在了心上。凤安逸心中很是感动。
他的这位父亲虽将她寄养在寺庙,可经常会来看她,读书识字,习武练剑,一样都没有让她落下。
凤衍点点头,笑道:“拿去吧,为父还有事情要和你姑母聊聊。”
“多谢父亲。”凤安逸拿着剑谱退出了屋子,并没有走远。
“你今天来,有什么要紧事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