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的两台火炮,射程都在3里以上,一枚炮弹的爆炸,就可以将城墙炸出一个缺口。
有了移动的火炮,以后攻城再也不需要移动的云梯,攻城撞门的巨大木头等。
很多之前的重型武器,再也不需要了。
大规模量产之后,明朝再也不会有敌人。
只要这些先进武器在手,以后谁带兵打仗都能取胜,区别将只是敌我双方的伤亡人数及武器使用的数量情况。
当然,吕丽华的国策中,这些武器都是必须有,但是不能滥用的,要看用在什么样的战争中。
武器的研发已经基本成功,下一步就说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生产的工人有两种来源,一个是核心技术的环节,必须在军器部内部进行,还有个是火炮车轮,□□刺刀,木托等非技术类的,可以在外面实施。
在外面实施的,吕丽华准备改变监狱中服刑人员的服刑方式,让他们从单纯的坐牢改为劳动。
对服刑5年以上的人员,朝廷将进行集中关押,关押处建立成产基地,让他们进行劳动服役。
因为他们仅做其中的一个不重要的小部件,不会有任何的泄露风险。
对于关键的设计重要机密的。吕丽华将召集那些从军队回来后,家中没有亲人的军士。因着明朝成立前,连连征战,老百姓也受饥荒之苦,很多人兵役服满归家,发现家中无任何亲人,包括那些因残疾退伍的军人,他们如果原因遵守保密原则,都可以进入军器部成为一名生产人员,当然待遇给的足够高。
可以根据生产环节的重要性,舍不不同的保密要求。
这些都可以有刘伯温进行安排。
吕丽华提出方案,由刘伯温安排人进行实时。
还有就是批量生产的花费问题。
照目前国库的情况,是可以承担一段时间的,但是如果想将这些武器装备到明朝5大军区全部将领,就需要其他的资金来源。
吕丽华不担心朝廷赚不到钱,她担心的是赚钱的速度,能不能赶上武器生产的速度。
而且随着武器生产过程中铁和火药等的消耗,外面的铁和火药,也需要继续继续开采获得。
铁的开采,需要找到铁矿,火药的成产,最重要的硝石,产量最丰富的地区如现在的青海省,四川省,内蒙古,云南等地都不在当时的明朝版图之类。
目前可采取的方式,就是先开采近处的硝石旷,用开采出来的投入生产,用成产后的火器,从元北元手中收回青海,四川,内蒙,云南等地。
铁矿的开采地较多,但需要增加开采速度。
可以优先使用爆破方式,开采铁矿矿区表层的铁矿,增加开采速度。
余下的铁矿,可以在满足武器生产后,继续开采出来,用于民间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