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幕后推手(2 / 2)

炊饼在油纸中回湿变得耙软,三五口便被她吞下了肚,沈筠知拍了拍手上的碎屑,抽出了其中几张纸:“这是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几个情况,进一步推想还要看姐姐下午获得了什么消息。”

“若是没有意外,五日后大军就会行至南都城外。”沈筠珏仔细看了看纸上所写的内容,一个个字凌乱地像鬼画符,怎么看都只能依稀认出其中几个字。

沈筠知看姐姐眉头紧皱一时也顾不上解释,这实则是她为了节省时间,写的都是简笔字。

沈筠珏接着说道:“最奇怪的便是朝中动向,不论是四皇子的人还是六皇子的人都维系着表面祥和,群臣也仅是在庆贺我军大战告捷得胜归来。好像民间传闻没有流进宫中一样,甚至连……傅闻雁都未曾听说此事。”

“确实诡异。”沈筠知的手指在桌上的纸堆中掠过,将一小半的纸扫到了地上,“传言的源头倒是查到了,确实是六皇子手下的人做的。”

“我说几种可能,姐姐帮我听听可有疏漏。”

“第一种,六皇子原本的计划中,就想在大军回到南都,四皇子受赏军功威望最盛的时候,再把这事儿抖搂出来,想要出奇制胜。”

“第二种,六皇子本就想通过民间舆论,一步步把事情发酵,最后事情袒露在众人面前时,四皇子民心臣心皆失。若是这样,再等一两日朝中舆论可能有变化,或者是他的计划出现了纰漏,事情传播的速度不够快。”

“第三种,和上一种一样,只不过朝中舆论被四皇子或是皇后的人提前压了下来。”

沈筠珏听得认真,思索了片刻后帮她分析着:“前两种的可能性不大,想要出奇制胜,就没必要提前造势。而且六皇子的手段不容小觑,此事事关储君之位,如此重要的环节他不会让计划有纰漏。至于第三种,我对四皇子的实力不甚了解,但是现在看来,是最有可能的一种。”

“还有最后一种。”沈筠知又扫开了桌上一半的纸,将其中几张整齐地并排放在一起,“这些舆论不是被四皇子一派的人压下来的,而是……圣上。”

沈筠珏一怔,抬眼看向妹妹,只见她双手撑在桌边,嘴唇上还留有炊饼的油渍,在烛光下晶莹一片。但她的神色谨慎、认真、执着,没有丝毫的胆怯。

“两位殿下之间的国本之争早有苗头,先前只是暗流涌动。姐姐,你可知道这其中的圣心偏向了哪一边?”

沈筠珏摇了摇头,虽然上一世她死的时候六皇子离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世从废太子逼供他假意救驾被揭穿开始,泰安帝的选择是否还会一样,谁都无法揣测。

“你说的不无道理,若是圣上真的有意让四皇子继承大统,自然会出手压下这件事。”沈筠珏顺着妹妹的话很快想到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昭昭,你说得也许便是真相,皇后钦点淮南王之女做四皇子妃,便是佐证。”

“姐姐真和我想一块去了。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这件事就连傅闻雁都不知道,又比如军中大捷圣上都会传旨昭告天下,但那次攻城得胜却密而不发。”沈筠知话说得轻松,语气却很低沉,“既然姐姐也这么想,那便……八九不离十了。其实整个下午,我都在不停地找能够推翻这个结果的证据,因为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为什么?”

“要打压六皇子保人的若是圣上……那么要纪献川背负叛国之罪的人便也是圣上。”沈筠知将桌上的纸统统扫到了地上,只留了最中间的一张,她将纸捏在手中慢慢举起——这是她写的第一张,此后写下的每一张,都是为了能够否定这上面的结果。

沈筠珏随着妹妹的话听入了迷,房中只剩下了沈筠知的声音。

“就连我的人都能查到这件事是六皇子做的,说明他根本不在乎是否会东窗事发。因为四皇子不慎落入敌军陷阱是事实,纪献川救了四皇子也是事实。到时候只要推说是百姓们口口相传,致使事情带上了些奇幻的色彩,反正市井中人向来都爱添油加醋。”

“因为是事实,所以无解。难道要把所有知道这个事实的将领、士兵都杀个干净吗?”

“除非四皇子落入敌军陷阱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信任的部下背叛了他。”

“姐姐还记得纪献川被指证说他叛国后,圣上有彻查过此事吗?这次北征中他打了多少场胜仗,若他真被辽人策反,大军攻到敌方都城下他都不从中作梗、扰乱军心?他的罪名一旦细究起来根本站不住脚,幕后推手若只是六皇子,圣上不会那么轻易就废去一把趁手的刀。”

“所以啊……是君要臣死。”

而臣,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