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2 / 3)

雍州知州也不拘着兴高采烈的百姓,让他们去庆祝此次大捷,并将宵禁时间延长至戌时,同时增派人马巡逻。

姜明仪和姜焕出门逛街,憋闷许久的两人像出笼的小鸟,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好不快活。

姜明仪还没逛过古代的集市,看什么都新鲜,用她攒的月钱买了好些小玩意,泥娃娃,磨喝乐,弹弓和一些来自西域的饰品等。

“再过几日便是知州府的庆功会,邀请金城大小官员和富户及其家眷参加。你跟在母亲身边,要小心行事。”姜焕拿着烤羊肉串,吃得满口油光,不忘提醒姜明仪。

姜明仪把玩着她刚从小摊上买的成色普通,但胜在纹样好看的玉石,“宣平侯张家倒是低调。”

“越到这紧要关头,宣平侯自是要谨慎,除了几场正式宴饮,旁的一概不参加,他还在整顿军队,善后战场,安抚阵亡兵士家眷,一直在忙。

“再有便是,他那位县主夫人过不惯边关苦寒的日子,不愿随军,只让妾室杨姨娘来照顾起居。这位杨姨娘只有一个女儿,被拿捏在县主夫人手里,人也本分规矩,识大体不作妖,这些年金城的大将军府倒是安宁。”姜焕给姜明仪科普金城大小官员的家事。

郑娴也不避讳那些,早已将金城大小官员和各家各府夫人小姐公子的事告知她知晓,加上从姜焕那里听来的,她已经熟知金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的确应当小心行事。”收复失地这样大的功绩,实在令人眼红,往大了说有功高震主之嫌,如果有那等小人进谗言,总能揪出各种错处来治罪。

“宁宁,你的事已全城皆知,我担心你到时候被说闲话。”姜焕有些担心,那些后宅里的妇人最爱嚼舌根,说那些难听的话。他担心自家妹妹逃过了乌戎的屠刀,躲过了梁国的奴役,最终败在自家的流言蜚语之下。

姜明仪神情也变得慎重,收起她把玩的石头,她即便没有宅斗经验,也知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我知道该怎么做。”

“不过我偷听了一耳朵,说咱们可能会去汴京,那时便不用管金城的风言风语。”姜焕凑到姜明仪耳边,和她低声耳语。

“我还听爹说,这次他又救了侯爷,侯爷觉得欠了我们家人情,欲与咱家结亲,想让你嫁他的嫡子,就是世子张璟。”

姜明仪显而易见的不信,“三哥,不要胡说,你觉得我这样配做世子夫人,以后的宣平侯夫人吗?”她打量了一下自己,很有自知之明地说道。

姜焕闻言,认真看了看她,“当然可以,我家阿宁天下第一好,我还觉得那个张璟配不上你呢!”他的妹妹长得漂亮,幽默风趣善解人意,会作画会吹埙会弹琴,还会跳西域的舞,又会做新奇的好吃的,怎就不配做宣平侯府的世子夫人?

“我们是一家人,你当然认为我好,但别人不会这么想。你想,侯爷的母亲是公主,妻子是县主,都是皇亲国戚,她们看得上我这个边关长大的野丫头吗?即便阿爹对宣平侯有天大的恩情,咱家的门第也配不上张家的门楣。”姜明仪理智地说。

尽管她也憧憬嫁高门,但也只是做梦而已。她并没有漂亮到靠脸就能让高门公子一见钟情的地步,她的才学家底也不出众,再者她前世慵懒惯了,也没有特别擅长应付各种交际,何况是勾心斗角的后宅?

姜焕咬着羊肉串,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姜明仪没有攀上高门的喜悦,反复权衡一番后,决定回家和姜成与郑娴陈情,请他们推掉这门亲事。

不过想到这个时代的女孩普遍早婚,她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想到父母包办的婚姻,她一时头大,出门遛弯放风的好心情立刻蔫了。

姜焕一边啃着焦香美味的羊肉串,一边计划着如何吃喝玩乐,憧憬着汴京的繁华。

回到家中,平日里与姜焕亲厚的小厮来递消息,说二公子回来了,正在书房和老爷夫人与大公子说话。

姜焕听了,变得和姜明仪同样蔫嗒嗒的,整个人没了神采。姜明仪见到神情严肃,面含三分恐惧的姜焕,用手肘轻轻捅了捅他,试探着问道:“三哥,你怕二哥?”

姜焕犹如见到猫的老鼠,怂怂地点头,不复先前活泼。

原身记忆中,二哥姜栩年少持重,对贪玩儿不着调的姜焕很是严厉,一直约束他读书,督促他上进。这位也有一身好武艺,如果姜焕不听话,便会被他揍。遇到这种情况,无论姜成还是郑娴都不会阻止,反而放手让他管教姜焕。

小时候姜焕就和姜栩斗智斗勇,后来姜栩外出求学,姜焕才像从五行山下被解救的孙悟空,每天过得惬意得不得了。姜栩偶尔回来,他便装模作样假把式的看书。再后来,姜焕练就了一身逃跑的本事,只要姜栩发飙,就迅速逃跑,并翻墙躲出去。

“在金城戒严的五个月时间内,我们一块儿着重温习几本典籍,将其中的名篇都背诵下来,其中典故和名句也都着重背下,应付二哥的拷问应当没问题。别怕,一怕就什么都忘

最新小说: 含黛 心动难眠 娇华(双重生) 奉御女官(清穿) 谬果[破镜重圆] 娇娘二嫁 大明一家人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念念勿忘 他,又出现了[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