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景平说道:“陛下意栽培他,臣日后就多同他商议商船出海一事。” 云骁帝头,设立市舶司,选派官吏之事暂且告一段落。 君臣就别的问题与卫景平逐一讨论起来,比如说设置市舶司后,规定商船返航时,目前必须在刘家港或者福州府长乐港处港口登岸,许转泊他港,外国船只也一样,想上岸须在刘家港向市舶司报备后可登录,样一来,所商船就能通过转卖当朝的商品获得利润而纳税,朝廷仅能增强对海上贸易的控制,还能从中获利,收取菲的一笔税银。 也就是说,为了掌控进出口的商船,卫景平的意思是目前只放开两处港口,即太仓府的刘家港和福州府的长乐港,别的港口允许商船出海或者外来商船登岸。 “嗯,”云骁帝说道:“朕也是么想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说到兴起处却听到外头更的更鼓敲响了,他了几分困意,命大太监李桐:“去沏一壶提神的茶来,朕些乏了。” 还没撵的打算。 卫景平许久熬夜,撑得吃力,饮下一杯浓茶才稍解困乏,他似乎没什么要说的了,就在御书房陪皇帝耗着绵绵长夜。 关于市舶司的事情,到后来云骁帝也找到话题了,但他今夜既打定主意要在御书房通宵勤政,无论如何也要博个名,会抽身到后宫去歇息,于是搬来半高的折子:“卫爱卿,你来念给朕听。” 总能让卫闲着是。 说完他微阖上龙目,靠在龙椅上等听卫景平念折子给他听。 卫景平:“……” 大想干。 “夜已深沉,还请陛下安歇,保重龙体。”他道。 云骁帝很倔强:“朕累,卫爱卿快念折子给朕听。”今夜,就仿唐的帝王来个“入直召”,当一回明君吧。 “入直召”说的就是唐宋时在宫中设立一处起居室,让大臣们,多数情况下是翰林院的士子轮换夜宿宫中,以备皇帝夜问政的事情。 本朝的皇帝们则立个规矩,是头一次,云骁帝心想:史官必会为朕大书特书一笔,值了。 卫景平无奈,只好依次拿起白日里呈送到案头的折子念起来:“……臣孔道襄跪奏……请皇上圣躬万安……” 是甘州府送上来的折子,说的是即将开始的春耕之事。 云骁帝听了之后说道:“卫爱卿代朕给孔大批复,就写‘已阅’字便可。” 侍立在一旁的李桐把朱笔递给卫景平。 卫景平郑重地接过朱笔,他悬着手腕,在孔道襄的折子上写下“已阅”字。 等他写完了,云骁帝却很狗地问道:“卫爱卿原籍是甘州府的吧?对孔大所奏的春耕一事怎么看?” 他觉得光批个“已阅”,说别的什么能彰显天子的存在。 但是另批注句什么呢,云骁帝想出来,于是他往卫景平身边凑近了,很期待他的臣子给个提示。 在知府孔道襄的治下,甘州府的农耕一向平稳,没什么好说的,何况卫景平也怎么懂个,反按照之前的经验,春耕之季鼓励垦田,疏通河沟、水渠,做好水利灌溉工程,定差到哪里去,而他能想到的,已经都写到了折子上:“回陛下,臣曾单独主持过一的农耕之事,经验寥寥,敢妄议。” 云骁帝听了他的话之后语调温和地道:“算了,下一本。” 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他懒得在上面多费功夫。 卫景平打起精神翻开第本,如,一直到了三更末,君臣都熬住了,皇帝才命太监李为领他下去,到偏殿的暖阁歇息。 之所以留他在御书房过夜,是因为深夜皇宫各处大门紧闭,要想出宫得拿着御批,每过一道门都要惊守门的禁军,云骁帝嫌麻烦,所以就留客了。 …… 沐宸殿里的钟贵妃呆呆地望着窗外高悬于夜空中的一盏弯月,忍住打发女官去一趟御书房:“再去瞧瞧陛下往本宫里来了没。” 还那烦精卫到底没出宫去啊。 女官犹疑了下,还是去了,很快折回来后对钟贵妃说道:“娘娘,陛下留卫大在御书房内歇息了。” 钟贵妃:“那陛下?” 女官回道:“御书房的门关上了,陛下多半也歇在里头。” 钟贵妃:“么